關於習慣這件事

你曾經許下新年新希望,結果過了幾天就忘得一乾二淨嗎?

根據美國《臨床心理學》(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)期刊 2012 年底的調查,有 45% 的人每年會立定新年希望,而其中有一半的人沒辦法達成。

前陣子聽了 Brené Brown 的 podcast <Unlocking Us> ,其中一集訪問原子習慣作者 James Clear (Part 1 & Part 2),James Clear 提到習慣其實是身份認同的展現,當我們為自己建立身份認同時,潛意識就會重複性用行動來展現這個身份認同。例如,我想要成為一個健康的人,因為這個身份認同,我就會開始有意識的吃原形食物,或開始運動健身、更早上床睡覺等來增強我的身份認同,這個身份認同,又會強化我的健康習慣,形成一個良性循環。

再來,習慣的建立其實不是只單靠意志力,當下我們想達成一個目標,但過了幾天可能又會怠惰,所以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系統,打造一個讓自己可以持續這個習慣的環境,慣性才可以被養成。例如,我想要開始少吃零食,如果我把昨天買的洋芋片放在床邊,不到一小時我一定會吃光,但如果我把它放在廚房的櫃子裡,增加我與洋芋片之間的距離,眼不見為淨,也許我就會忘記吃這包洋芋片,又或者我每天如果需要準時吃藥,我就設定鬧鐘定時提醒自己,並且把藥放在飯桌旁,這樣用完餐就不會忘記吃藥了。

原子習慣這本書,目前已被翻譯成 40 多種語言,到今日依然是全球熱賣的暢銷書,台灣也有許多人整理這本書的重點所以我就不詳述了。

2022 開始,我其實沒有寫下自己的新年新希望,看著去年寫的願望都有點心虛,不過最近開始,我倒是重新又開始冥想。

Sadhguru (薩古魯) 的 Isha Kriya 冥想

開始接觸冥想大概是從 2017 開始,這些年嘗試過不同的冥想導引音檔,我個人還是最習慣 Sadhguru (薩古魯) 的 Isha Kriya 冥想,Sadguru 是一個來自印度的瑜伽士,導引音檔全長 20 分鐘,但冥想本身只有 15 分鐘,前面 5 分鐘是說明。

說明中有提到,一天做 2 次 Isha Kriya 冥想,連續做 48 天會得到最大的益處 (或每天做 1 次連續 90 天),最大的益處在於提升專注力與頭腦清晰度,並降低壓力等, Youtube 影片下面留言也有許多人提到這個冥想改善睡眠障礙、多了一份面對困難的勇氣、甚至體力成長至以往的一倍等。

我目前感受到最大的改變是,自己好像沒有這麼焦躁了,遇到煩心的事慢慢可以用平和的心面對,我記得 2018 年在做 Isha Kriya 的過程中,曾經感受到感覺有東西從我頭腦吸走哪種輕盈感,聽起來超玄,不過我這次回歸 Isha Kriya 冥想,的確也想實驗看看會不會再發生同樣的事,希望可以維持這個習慣。

有興趣可以看以下的影片:

結語

試著拿出一張紙,寫下:

  • 你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?
  • 你的身份認同是什麼?
  • 有哪些習慣可以加強這些身份認同?

最後分享原子習慣的一句話:「每天進步 1%,一年可以進步 37 倍!」共勉之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