荷蘭與比利時的愛恨情仇


你知道荷蘭比利時,曾經是同一個國家嗎? (還有盧森堡,但這不是此篇重點先跳過) 。

沒錯,到了 19 世紀 (1831 年),比利時才從荷蘭獨立,成為比利時王國。比利時歷經法國與荷蘭統治的特殊歷史,造就了現在三個官方語言 (法、荷、德)。

既然荷蘭比利時曾為同一國,地理位置又接近,從比利時布魯塞爾只要開車 2 小時 (根本台北到台中) 就可以穿越邊界直接到荷蘭烏特勒支,可以說是兄弟國不為過吧?

我實在很好奇他們對雙方看法是什麼,所以我就問了身邊來自這兩國的朋友。

荷蘭友人: 「比利時,我對這個國家一無所知,雖然我們曾經是同一國。喔,還有開車不用看路標都馬上可以知道我到比利時了,因為一過邊境路就整個變得很破爛。」

荷蘭人說話就是心直口快,想到什麼說什麼,從來都不會修飾。

荷蘭友人再說: 「比利時對我們來說就像是個智障的兄弟 (retarded brother)。」

聽到智障兄弟我喝的水簡直差點噴出來。

「怎麼說呢…….他們就是一個存在感很低的國家啊。你自己想一下你聽到比利時會想到什麼」

也對啦,想到荷蘭,我們會想到全世界第一個合法性交易、大麻跟安樂死的國家,想到風車與鬱金香….等等。

對於比利時,我承認我只知道鬆餅跟巧克力,直到去年第一次踏上當地國土才知道原來比利時也是薯條發源地呢! 英文 French fries 根本就是誤導啊!

所以在比利時,薯條最好說 Fries,不小心加個 French 在前面,比利時人會氣氣氣氣,然後跟你講他們才是真正發明的國家,我也是第一次到比利時才知道什麼叫做好吃的薯條,還有原來歐洲人吃薯條是加美乃滋,我們加番茄醬是受美國文化影響。

第一次到比利時才發現薯條加美乃滋這麼搭!

但我也想到,世界上很多人也不知道台灣是珍珠奶茶發源地阿,很多人以為是泰國或韓國呢。

「我們荷蘭人很愛開比利時玩笑,但都不是惡意的。其實我們心裡更希望他們看到我們不要這麼自卑,要把心思放在怎麼改進讓比利時更好才對呀!」荷蘭朋友又說道。

那比利時人又是怎麼看荷蘭的?

比利時朋友:「荷蘭人講話你不覺得很難聽嗎? 那個喉音我聽了覺得不行。 法文多好聽阿,雖然我們有些區域的人說荷語 (Flemish,比利荷語區說的荷語),但是我們說的荷語口音沒有像荷蘭人那麼吵,呱呱叫的我不喜歡。 」

比利時朋友又說: 「但是比利時荷語區,的確比較有錢,薪資水準也比較高,所以很多比利時人都會法語跟荷語。但是非必要我是絕對不會說荷語的,法文好聽多了吧。」

關於食物的部分,我也想知道比利時人的看法:

「荷蘭食物就很難吃阿,你說他們有什麼特色美食?」

我想了一下,我記得的荷蘭國民美食就是生鯡魚 (herring) 加洋蔥與酸黃瓜,還有炸肉丸 (bitterballen),對於荷蘭人來說,吃飯就是一個充飢的動作而已,快速方便就好。

荷蘭國民美食: 生鯡魚 (herring)
荷蘭美食2: 炸肉丸 (bitterballen)



其實身為台灣人,對比利時還蠻感同身受的,畢竟西方人想到亞洲,也是先想到日韓中國,要不然就是泰國菲律賓新加坡等,台灣一直以來也不是一個很有名的地方,所以被西方媒體評為 Asian hidden gem (亞洲秘境),但是我其實也挺喜歡這種內行人才知道的那種神秘感。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